top of page

那些关于福音神学的美好摘抄(持续更新中)

因为福音是消息,好消息……是要宣布的:消息就是拿来宣布的。讲道有个基本要素,就是“报信”。连带的事实就是:其核心信息并非一套伦理规范,供人辩论;更不是一串格言,供人钦羡或省思;它也绝对不是一套系统神学,供人条列大纲,掌握架构。虽然伦理规范、格言警语和系统神学,都可以建立在福音的基础上,但福音却不等于这三者。福音是消息,是好消息,因此必须公开宣告。——D. A. 卡森。(凯勒,中心教会,32)


钟马田博士经常问人一个问题,来诊断他的理念和灵命状态。他会问:你是否已经非常笃定,你自己是一个基督徒?钟马田说,多年来,每次他这样提问,对方往往会迟疑一下,然后回答: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对这种回答,他的反应如下:我立刻明白……他们想的还是自己;他们的观念还是,必须要让自己够好,才能作基督徒……这听起来很谦虚,但这是魔鬼的谎言,是对信仰的否定……你永远无法够好;从来没有人够好。基督救恩的精髓就在于:祂够好,而我在祂里面!——钟马田(凯勒,中心教会,34)


福音的好消息能创造充满爱的生命,但充满爱的生命,本身并不等于福音。——提摩太·凯勒(中心教会,36)


福音,最主要是在报告,基督为我们做了什么——所以说福音是藉着恩典得救。——提摩太·凯勒(中心教会,36)


福音有两个“同样强大”却“恰好相反”的敌人:律法主义(或道德主义moralism)和道德废弃论(或相对主义,或实用主义pragmatism)。......这两种错误一直锲而不舍,企图破坏福音信息,或者偷偷从我们身上夺走福音的大能。律法主义说,我们必须活出圣洁、良善的生活才能得救。道德废弃论说,因为我们已经得救,我们根本不需要过圣洁良善的生活。......而这就是福音所处的“立锥”之地。——提摩太·凯勒(中心教会,37)


小说家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在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对2005级毕业班演讲时这么说:每个人都会敬拜。我们惟一能做的选择是敬拜什么对象。有些人或许选择敬拜某些神祗,或是属灵型态的东西,驱使人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几乎所有你所敬拜的其他东西都会把你生吞活剥。假使你敬拜金钱和物质,如果你在它们身上汲取人生真正的意义,那么你将永远汲取不够,永远都感觉拥有的不够......敬拜你的身躯、美貌、和性感魅力,你就会永远自觉丑陋;当时间和年岁的痕迹开始显露,在别人追悼你之前,你将先死上一百万遍......敬拜权势,你最后会感到软弱惧怕,需要更多的权利压过别人,来麻木自己的恐惧。敬拜你的才智,要别人看你聪明,你终将感觉蠢笨,像个骗子,总是处在随时露出马脚的边缘。但这些类型的敬拜,最阴险诡谲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你不自觉的。都是预设值。——大卫·华莱士(凯勒,中心教会,42)


想象你在一个管弦乐团里面,大家开始演奏,可是发出的声音很糟糕,因为那些乐器都已经走调。大家无法靠彼此协调来解决问题。每个人把音调到和旁边的人一样也没有用,因为大家对准的音各有不同。不,他们需要的是,统一对着一个音准来源来调音。我们也常常忙着对准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事物来调音——我们常常听人谈到所谓的“保持平衡”。但我们需要问:保持什么平衡?对着什么标准调音?福音的起点,不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特定的问题和环境来调整自己;它首先要重新调整我们归向神。——提摩太·凯勒(中心教会,47)


福音有超自然的丰富变化,足以对付每一种文化和每一个人特殊的盼望、恐惧及偶像。——提摩太·凯勒(中心教会,62)


哥林多前书......重复表明:福音应当在人的态度、道德、人际关系、文化交流等各个层面发挥功效,产生大量的蜕变......保罗看见,需要努力劝勉,让福音在哥林多人生活的每个范畴里发挥功效;同样,我们今天也必须这么做......显而易见的,福音也应该改变人经营事业的方式、基督徒营商时轻重缓急的考量;改变那些犹疑不决同时又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从他们的自恋中出来理清自己生活的要务;改变那些孤单绝望又常常陷溺于罪中之乐的单身男女,他们追求欢愉却得不着幸福;改变那些疲惫绝望、活在边缘的人士......而要做到这件事,不是要致力于从福音中萃取出抽象的社会原则,更不是透过聚焦于外围的事物,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想让人觉得自己像个先知;而是要扣紧我们所颂赞的救赎主,在教会中传讲、教导、活出祂荣耀的福音。——卡森(凯勒,中心教会,68)


祂透过失去,“赢得”一切。这对世界的想法,是一种完全的颠覆,因为世界看重的是权力、名声、财富和身份地位。——凯勒(中心教会,70)


传统宗教教导人......如果我顺服,神才会爱我、接纳我。但福音却相反:如果我心里知道神已经出于白白的恩典接纳我、爱我,我就有能力开始顺服,这是出于内在的喜乐和感恩。宗教是由外而内,福音却是由内而外。我们是单靠恩典称义,不是靠行为。——凯勒(中心教会,70)


福音不只是基督徒生活的起头,它是基督徒生活的全部过程。假使我们以为,福音只是使非基督徒得救,之后就要靠自己挣扎奋斗、遵从圣经原则而活,那是不正确的。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藉着相信福音而得救,随着人生的经历,藉着越来越深入相信福音,而在心思、情感,以及生命中每一个部分得着更新变化(罗12:1-2;腓1:6;3:13-14)。——凯勒(中心教会,72)


真理没有了恩典,已经不是真正的真理。而恩典缺了真理,也不是真正的恩典。——凯勒(中心教会,72)


费希尔指出:律法主义有两大类,一种是神学理论(把信心与人的善行混为一谈,对白白称义的真理不清楚),一种只是具有道德主义的精神或态度。他同时也警告我们,道德废弃论是相反的错误,这种态度害怕说“你应该”,不敢坚持神的律法是必须遵守的。——费希尔(Edward Fisher)(凯勒,中心教会,72)


福音的大能通过两个行动产生。首先是说:我罪恶深重,满身缺陷,超过自己有勇气相信的。接着立刻说:我已经被接纳,被宠爱,超过自己有勇气希冀的。这个前面的行动挫败道德废弃论,后面的宣告则防堵律法主义。——凯勒(中心教会,72)


以下是福音改变一切的一些阅读摘要(中心教会第三章):


福音满足我们最大的需要,为人生的每一个层面带来改变与转化。


灰心沮丧

道德主义者会说:你违反了规矩。悔改吧!

相对主义者会说:你只是需要爱自己,接纳自己。


道德主义者着重行为的改善,

相对主义者则着重改善情绪——只处理表面因素,而不处理心灵深处的问题。


但是,福音引领我们检视自己,说:我生命里某样东西已经变得比神重要——它是个假救主,是在靠行为称义。

福音引领我们诚心悔改,而不只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对抗表面的问题。


爱与人际关系

道德主义常常吧人际关系变成一场互相归咎的比赛。当道德主义者遭到严厉的批评而受到创伤,就会出现这种竞赛。为了维持自己是个好人的自我形象,就开始以指责他人加以回报。

道德主义还会使人争取爱,作为赢得救恩的方法——赢得别人的爱,证明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这往往造成互相依赖的共犯模式——你必须靠拯救别人来拯救自己。


相对主义往往把爱贬低成协商互惠的伙伴关系,只在不花代价的程度跟人保持关系。缺了福音,要不是选择自私地利用他人,就是自私地任凭自己被人利用。


福音引领我们拒绝这两者。我们无私地牺牲与投入,但不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要说服自己或别人我们是值得被接纳的。我们可以对人有够多的爱,以至于能向他提出面质,又能在自己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继续持守在别人身边。


道德主义者倾向于把性视为污秽,或是一种危险的冲动,总是引人犯罪。

相对/实用主义者则把性视为一种生物、身体的胃口,此外无他。


福音告诉我们,性原本是要反映基督的无私给予。祂完全付出自己,没有任何条件。因此我们不应该一面追求亲密,一面却保留住生命其余的部分。


性应该只在完全委身、永久的婚姻关系中来分享。


家庭

道德主义:使人沦为满足父母期望的奴隶;

相对/实用主义则认为:完全不需要对家庭忠诚,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需要,就没有必要信守承诺和婚姻盟约。


福音向我们指明:神是我们最终的父,释放我们脱离心理的辖制,不把争取父母的认可当成自己的救赎之道。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父母除去错误的依赖,也除去错误的敌对。


自制

道德主义告诉我们,要控制自己的热情,原因是害怕遭罚。这是一条基于意志力的路。

相对主义告诉我们,要表现自己,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这是一条奠基于情感的路。


福音告诉我们,神那白白施予又不受动摇的恩典,只要我们听从,恩典会教导我们对自己的情欲说“不”(多2:12),赐给我们新的胃口和情感。福音引领我们进入一条全人整合的道路,从真理开始,深入到整个心灵。


种族与文化

道德/保守主义的偏见,是用真理来评估文化。因为自觉比他人优越,出于自义自傲,把自己的文化当做偶像,视为至高。


相对/自由主义的路线,是把所有的文化视为对等(所谓世俗意义上的平等)。


福音则引领我们对所有文化都有所批判,包括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福音也引领我们承认,自己在道德上没有必任何人好。


(Boaz点评:在福音里,我们不再是一个审判者,而是一个省察者。福音的根源在于破碎我们的自义,使我们降服谦卑。)


见证

道德主义相信应该劝人悔改,因为“我们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相对/实用主义的路线,则是完全否认我们有传福音的正当性。


但福音在我们身上会产生出一系列的特质,驱使我们去传福音,并出于慷慨和仁爱,而不是出于罪疚。


人的权柄

道德主义倾向于过度急切要去顺服人的权柄制度(家庭、部族、政府、文化习俗)。因为他们的人生紧紧靠着“我是个正直人”的自我形象。


相对/实用主义要不就是过度顺服人世间的权柄,要不就是太不顺服。


福音给人一个标准,可以反对人的权柄(当这个权柄违背福音时),同时给人意愿,要从心里顺服在上执政掌权者,即使自己有本事不顺服而不遭惩罚。


(Boaz补充:福音里的顺服是一种甘心乐意的顺服。不是我比你弱,或者我比你小,我才顺服。而是,我的主也是如此顺服,所以我要如此顺服。)


罪疚与自我形象

当人说:我无法原谅自己,这就表明,某种情况或某种人,比神的恩典更多占有他生命的核心。神是惟一那位赦免人的神——没有其他任何“神”会这么做。如果你不能饶恕自己,那是因为你辜负了自己真正的“神”——也就是任何让你足以自义的事物,而它已经辖制了你。

(Boaz指出:看见了吗?有时候即使连“我无法原谅我自己”这样的语言,可能背后都是自我中心。而不是福音中心。)


道德主义的假神通常是他们自己想象的一位神,一位圣洁、要求人却没有恩典的神。


相对/实用主义的假神,通常是某种成就或关系。


没有福音,我们的自我形象全部奠基在某些我们致力达成的标准上——不是我们自己的标准,就是别人加给我们的标准。如果我们达成那些标准,就感到自信却不谦卑;如果达不到,我们就很谦卑但缺乏自信。惟有在福音里面,我们可以无比勇敢又极度温柔谦卑,因为我们“同时是义人和罪人”(simul Justus et peccator),既完美,又是罪人!


喜乐与幽默

道德主义吞噬真正的喜乐和幽默,因为律法主义的系统迫使我们非常严肃看待自己(自己的形象、外表、名声)。


另一方面,相对/实用主义则倾向随着人生的进展落入悲观宿命,因为对世界缺乏盼望,无可避免就会越来越愤世嫉俗。


如果我们单靠恩典得救,这份救恩则会成为源源不断惊奇赞叹与喜乐欢愉的来源。我们的生命不会庸俗乏味。我们属于基督,这是个神迹,而福音既使我们果敢又谦卑,同时也应该赋予我们一种更深邃的幽默感和喜乐。我们不需要太在意自己,并对世界充满了盼望。


阶级观念

道德主义者观看穷人时,倾向认为他们的一切疾苦都源于缺乏个人责任心,因而所产生的结果就是轻蔑,视穷人为失败的废物。


相对主义倾向忽略个人责任所扮演的角色,视穷人为无望的受难者,需要专家来拯救。


穷人自己,要不就感觉自己是失败的废物,要不就忿忿不平,把自己的问题归咎别人。


然而,福音却引领我们谦卑,去除道德优越感。因为知道我们在灵性上是一贫如洗的,只不过被基督白白的恩典所拯救。福音使我们充满感恩,不过度斤斤计较别人是否得到超过他所配得的,因为我们自知,我们没有一个人配得基督的恩惠。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