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伯记》22章开始,本书进入第三轮对话。在这轮对话中,前两个循环的一贯模式被瓦解了。在第一轮对话中,三位朋友们稍显客气,措辞大多浮于表面的道理和规则,虽然没有安慰到约伯,但也并没有将约伯否定得一无是处。到了第二轮对话,三位朋友显然拔高了他们的声调,强化了他们的措辞,约伯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种张力的叠加构成了本书的叙事线。随着约伯和他朋友们的对话进入到第三轮,连最年长的以利法也不再保持一种委婉的姿态了。他一上来就把约伯描述成一个恶人,这与他首次发言恰好相反。而约伯的回应也更加强烈,他认为上帝对待他的方式前后不一,这给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约伯的三位朋友都是认识上帝,并且明白上帝律法的人,虽然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表达观点的时候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他们都强调了同一个核心,就是“恶人受苦,好人蒙福”,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如果你仔细观察当代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部分人也都会认同这样的道理。这是大部分人奋斗的根本,但同时也是大部分人无法相信上帝的原因。在东亚社会中,“因果律”深入人心,早在科学主义蔓延全球之前,东方社会就已经总结出了所谓的“因果法则”,并对此笃信不疑。随着启蒙运动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社会也开始从一种神圣的谦卑中叛逆出来,因为科学给了人类挑战大自然的勇气,随之而来的是狂妄和骄傲。因此,对于一个科学至上的社会而言,再没有什么是无法解释的,只要能够找到原因,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事物。
另一方面,“因果律”也是每一个人在这世上奋斗的基础。人们为什么奋斗?为什么拼命地工作?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的人生就一定可以改变。反过来,如果我的人生还没有改变,那一定是我的努力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梦”的背后也充斥着这样的道理。如果殷勤、奋斗、努力不一定能改变人生,那我为什么还要奋斗呢?“因果律”不允许人们这样想。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热爱“因果律”,因为这样的定律使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你所看见的真相是什么呢?是努力不一定成功,忠诚不一定被信任,殷勤不一定有回报。虽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这是真的,但没有人会否认,这才是我们真正面对的世界。当我们思考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因果律”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它准确,而是因为它像一碗心灵鸡汤一样,可以给人带去虚假的盼望。
然而,《约伯记》就是要带领我们面对这个真实且残酷的现实,使我们在这种虚假面前无处可逃。“因果律”的背后,是人渴望依靠自己而获得成功,是人想要靠着行为得胜,是人本主义,是自我中心和自我为义。但这是一个谎言。《约伯记》和整本《圣经》都使我们看见,如果不依靠上帝,人类什么都不能达成。离了祂,我们不能做什么。
以利法和其他人暂时无法接受这点,他们有罪的内心在欺骗他们自己,只要靠着自己,就一定能成功,能蒙福。简而言之,他们认识了律法,但却不认识罪。他们以为律法是用来给人类指明一条成圣之路,却没想到律法是用来粉碎人类一切企图依靠守法而成圣的幻想。这和今天许多基督徒类似,以为圣经是要教导人成为好人,他们不知道的是,圣经不仅不是要教导人成为好人,而且要告诉人,人类根本没有能力依靠自己成为好人。你如果不对罪绝望,福音就永远不是你的福音。对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而言是如此,对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如此。
对于以利法来说,好人绝对不能受苦!这是他的信仰,是不可亵渎的。所以对他来说,约伯受苦一定是约伯的错,不可能是信仰的错。然而,这正是他需要被破碎的地方。所以,约伯的受苦将一个难题摆在了以利法面前,他要么承认自己的信仰错了,要么将一切罪疚归于约伯。
今天,好人不能受苦,好人必须成功,好人必须蒙福,是你信仰的内容吗?如果是,那么你就还不能说自己认识上帝,也不能说自己认识基督的福音。《圣经》从来没有许诺给我们一种必然性的属世的成功,我们甚至没有资格要求任何程度的成功与蒙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圣经》向我们所应许的只有一样,就是罪人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在基督里被归算为义,得着永生的福分。上帝拥有绝对的主权,我们应该顺服祂,哪怕祂的行为无法用理性来理解。这就是我们在蒙福与遭灾之时应该拥有的态度。
反思与祷告
1. “好人不能受苦”是你的信仰吗?承认这种信仰的错谬对你来说困难吗?如果努力不一定成功,你还打算努力吗?你认为对于一位基督徒而言,忠心竭力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2. “因果律”还会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你会用“因果律”来责骂你的孩子,或是批评你的配偶吗?在教会生活中,“因果律”会如何误导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团契模式呢?
亲爱的天父,你是坐在高天之上掌权的主,是按照你自己的心意赐人平安与喜乐的神。主啊,恳求你使我单单将我自己的意念藏在你里面,以至于我可以认识你的心意,体贴你的心肠,而不是仅仅认识你的律法。主啊,求你教导我顺服,使我全然将自己交托于你。求你归正我的信仰,使我不看重那些你所创造的定律,超过于看重你。使我知道,惟有你才是我所信靠的。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的名求,阿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