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谜语从来都不容易解释,因为其中常常充满属天的奥秘。但是另一方面,谜语能够激发人的思考,唤醒麻木的听众,因此有时候比直白的教导更能达到目的。《以西结书》17-18章,上帝通过以西结讲了新的比喻,这个比喻当中描述了一颗大树、两只鹰和三根枝子。在犹太人传统中,他们有谈论古代谜语和成语的习惯,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磨砺思维,寻找深意(诗78:1-3)。
在17章这个比喻中讲了三个王,他们分别由三根枝子所代表。整个香柏树代表的是大卫王朝。整个大卫王朝是旧约圣经的核心,因为上帝为世人所预备的弥赛亚救赎主正是要通过大卫王朝而赐下。大卫的后裔要作王,上帝与大卫所立之约才能成为全地的祝福。此外,在这个比喻中有两只鹰,第一只是指巴比伦王,第二只鹰则是指埃及王。这两位王在整个犹大国被掳与毁灭的年代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这一段历史在《耶利米书》中已经被详细展现。接下来让我们将眼光凑近,来看着三根枝子所代表的三位国王。
第一位是约雅斤王。约雅斤是大卫家树上的梢子,“栽”于巴比伦。约雅斤的统治只持续了三个月零十天,在这段极短的统治生涯里,他也没有带领以色列回归到上帝面前,反而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在本书第19章,他被比作一头困狮,被抓到巴比伦,最后死在巴比伦。约雅斤王被废黜之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立约雅斤的叔叔玛探雅作王,并且给他改名叫西底家。作为一位弱势的君王,西底家从一开始就举棋不定,特别是对自己的下属唯命是从。尼布甲尼撒把他“栽”在犹大,西底家在这里“长”了十一年。但是西底家最终并没有长成大树,而只是长城一颗卑微的小树。西底家曾经宣布效忠于巴比伦王,但随后去暗中密谋反叛,转而向埃及国求助,企图通过埃及的力量来胜过巴比伦。其实上帝早已通过耶利米来警告西底家,使他明白被交在巴比伦王手中,这完全是出于上帝的心意。然而西底家手下的臣仆们却不以为然,他们最终胁迫西底家背叛巴比伦,逃往埃及。西底家的愚昧为整个犹大国遭来了最后的灾难,也导致他自己这棵葡萄树被拔除干枯。尼布甲尼撒不会容忍西底家的背叛,于是抓住了他,在他面前杀了他三个儿子,挖出他的眼睛,把他掳到巴比伦,最终他死在巴比伦。
世上君王的失败,彰显了人类终极的失败,并迫使我们仰望那位从上帝而来的君王。第三根枝子的故事,记载在22-24节。在这里,上帝说,“我要将香柏树梢拧去栽上,就是从尽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于极高的山上…它就生枝子,结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 第三根枝子指向的是上帝的弥赛亚——耶稣基督,他发自耶西的枝干,并且最终必在地上建立他荣耀的国度。在这里,极高的山指的是“耶和华的山”,可能是锡安山。弥赛亚要在这山上治理百姓。这小枝最终将长成大树,成为许多人得救的盼望所在。
经文进入到第18章,上帝在这一章中要专门处理一个存在于以色列民中长达几千年的迷思,就是在他们当中有一句俗语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被酸倒了。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父债子还”的逻辑。在犹太人当中,他们有很强的前设,认为自己民族如今所遭遇的一切遭难,都是祖先惹的祸而造成的。他们从不思考是不是自己有哪些行为得罪耶和华。在他们的思维中,不管我们今天做得好或不好,这些灾难都是一定要降临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就为我们犯下了滔天大罪,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的罪而接受苦果。然而上帝说,不,这并不是我的心意。我的心意乃是:各人要按照自己所行的接受报应。一个人若行的义,就必得存活;若行得恶,就必得灭亡。上帝在第18章中通过以西结对以色列民展开了大段的讲论,总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点:1. 不可怪罪祖先(5-18节);2. 必须自我省察,从自己的生命中寻找原因(19-24节);3. 不可怪罪上帝,因为上帝是公平的(25-32节)。这一章最终结束在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间的争辩中。以色列人说:主的道不公平!上帝说,我的道岂不公平吗?我必按你们个人所行的审判你们!
反思与祷告
1. 你是否曾经想过,尝试将一切的苦难和困苦都归咎于是其他的人责任?除了历史因素导致错误认知以外,犹大百姓的这种作法体现了人类自然罪性中的哪些方面?
2. 根据上帝的教导,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苦难和困苦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上帝的原则是什么?上帝是不公平的吗?
亲爱的天父,求你怜悯我,谦卑我的心,使我常常在你面前自省。主啊,因为我常犯罪得罪了你,还常常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将责任推卸出去;我抱怨周围环境以及肉体的软弱;我常常消灭圣灵的感动,不愿意按照你的心意而行。求你怜悯我,使我每一天在耶稣基督的福音中被更新,心就得以明亮。主啊,你是公平公义的神。正因为如此,基督才为我而死。感谢你的恩典。如此感恩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