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34-35章是整个《民数记》系列的最后一篇每日读经。因为36章关于西罗非哈女儿的故事,已经和27章一起阅读并探讨了。《民数记》34-35章主要仍围绕“土地”这一话题来展开。土地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亚伯拉罕之约中,土地是整个应许的基础,也是物质性产业的核心。不仅如此,土地也是建国的根本。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一块领土,一方土地也能够养育一方人民,并且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今日世界,我们仍旧看见列国为了各自领土而发动战争,可见土地的重要性。
《民数记》34章是圣经中最完整的一段对于迦南地边界的描述,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片完整的应许之地,其边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之所以要强调这是最完整的,是因为在之后的以色列历史中,以色列人从来没有完完全全将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都占领下来。即使在大卫和所罗门王朝的最鼎盛时期,以色列人所占有的国土面积也比上帝赐给他们的完整应许之地要小。关于西部的边界,他们没有能够到达地中海,因为非利士人占领著那地。在北部,他们也没有到达哈马。在约旦河东岸,如果按照玛拿西支派的边界来看,以色列人没有征服的一部分城邑仍在顽抗。摩西的预言实现了,《民数记》33章55节,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
上帝所赏赐的土地是如此之大,但是以色列人却始终无法完全得为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个带有缺憾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上帝乃是全地的主人,并且祂是慷慨的,祂的供应是充足的,祂的恩典够我们用,祂为我们所预备的,甚至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然而我们今天的信心到达何处呢?以色列人攻取迦南地的过程,毫无疑问,是一场信心的战斗。是对上帝的信心,而不是对自己的信心。以色列人对上帝的信心到哪里,胜利就到哪里。没有一场战斗可以不靠著对上帝的信心而获胜,也没有一片土地可以不靠著对上帝的信心而攻取。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子民,而这片土地乃是上帝所应许,所掌管要赐给他们的。作为全地之主,上帝有权在赏赐土地给自己的百姓时,察验百姓们对祂的敬畏和顺服。这样一来,以色列人始终无法完全得全地为业的根由也就找到了。并不在于上帝不给,而在于以色列人的信心不足,才导致他们无法承受全部地土。
承受上帝的产业和祝福需要信心。今日,你对于上帝的信心如何?作为一间教会,我们对于上帝的信心又是如何?我们是否因为我们的信心太过渺小,以至于我们低估了上帝为我们所预备那超乎我们所求所想的恩典和应许呢?以色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上帝所赐的应许和恩典需要藉著信心来承受。我们得救也是如此。我们在罪恶的世界中为主争战,传扬福音,也需要藉著信心才能得胜;并且藉著信心结出果子。在信心中从撒旦手中抢夺灵魂,就如同以色列人攻取迦南地的城邑一般。凭著信心承受应许,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准则,也是我们的准则。尽管我们也要明白,这信心本身也是上帝所赐的,而非我们凭著自己的行为和意志生发出来。
《民数记》35章是关于利未人的产业和逃城的设立。利未人并没有像其他支派那样分得土地。他们奉上帝的命令被分散在全国各地,在那城里侍奉神。圣经说耶和华神是他们的产业,是他们杯中的份。意思是说,利未人单单侍奉上帝,上帝是他们的供应,是他们的保障。除此之外,35章9-34节是关于逃城的设立。逃城是为误杀人的人而设立的避难所。这六座逃城,三座在河东,三座在河西。逃城对于今日的基督徒而言有什么启示呢?首先,逃城向罪人指明一条有保障的逃亡之路,这事实上是给罪人特别的恩典。其次,逃城象征著一个罪人可暂时得遮盖的庇护所。然而,这世上是否有一座最终的逃城?罪人终极的逃城何在?在耶稣基督里!基督是通往逃城的道路也是逃城本身。作为堕落在罪恶中的人类,全地的人都应该仰望基督十字架宝血所成就的救赎大功。逃离罪恶,逃向福音,这既是以色列人中误犯重罪之人的画面,也是如今我们的画面。唯有在基督的福音里,我们才有安全和保障,我们的罪才得赦免,不致被控告,并在最终的审判中不被治死,反得永生。
反思与祷告
1. 你如何理解恩典?请总结一下,你理解中的恩典,和世俗世界所说的恩典,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上帝赐下恩典的目的是什么?是使你在世上过得更丰盛?还是使你进入永恒?
2. 你对上帝的恩典持什么样的态度?你是否相信上帝在你生命中为你预备的恩典超过你所求所想?
亲爱的天父,我感谢你为我所预备的恩典,就是你在创立世界以先就为我预备了的,要拣选我,拯救我,并领我进入你的永生。主啊,这样的恩典乃是分别为圣的,是出于你至高的主权,而不是基于我自身任何可夸之处。天父,求你不断坚固我的信心,使我预备好自己的心,以至于可以领受从你而来丰富的恩典和赏赐,并且在这种欢喜地领受中,将一切荣耀都归给你。主啊,你所赐给我的一切,都是你在耶稣基督里为我所存留的。求你使我成为你恩典的管道和器皿,为你争战,也将这恩典带去给其他仍然处在黑暗中的灵魂,使他们与我们同得基业,同心敬拜你。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