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权柄的重要性(民数记15-17章)

《民数记》15章,在经历了第一次攻击迦南地失败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颁布一系列律法。与之前《利未记》律法不同的是,《民数记》15章的律法是按照以色列民抵达迦南地这一前提大背景而制定的。此时颁布这些律法很有意义,因为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的时间将被无限期推迟,有些以色列人试图进攻迦南地也刚刚以失败收场。此时一定有不少人会问,以色列人还会进入应许之地吗?在这一背景下,15章的经文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上帝在这里不是说「如果有一天以色列民到了那地」,而是用肯定的语气说,「你们到了那地之后。」因此,这里的律法就是在向以色列人重申关于土地的应许。不仅如此,这些律法还表明了上帝仍然视以色列人为祂的百姓。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些律法是赐给新一代以色列人的。因为上帝已经审判旧一代的以色列人要全数灭绝在旷野。因此,《民数记》15章的律法并不是赐给他们的。


定居迦南地以后,以色列人开始成为农耕民族。那时,他们种植葡萄园,橄榄树和农作物。在供物上加面,油和酒表明,献祭者是在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献给耶和华。这些也是上帝恩典的证据。所有的祭物都指向新约中为我们道成肉身的圣子耶稣基督。接下来15章22-31节是关于不小心过失犯罪的律例,这和《利未记》1-7章有所不同,那里的献祭则主要是为了处理故意犯下的罪行。在《民数记》15章,这里的罪行可能是集体性的,是关乎整个民族的(24-26节),也可能个人犯下的(27-29节)。过失犯罪不仅仅是指向那些无意中犯下的罪行,还包括了未履行律法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这些律例使我们知道,有些时候我们得罪神是出于我们做了什么,但有些时候,得罪神可能是由于我们没做什么,例如没有守安息日,不仅仅是指在安息日做工,还指没有按照上帝的吩咐守安息日敬拜上帝。最后,上帝吩咐以色列人通过在衣服边作繸子来时刻提醒自己是属于上帝,与世人分别的百姓。第30节中,有一个词语与14章对应。这个词就是“擅敢”。14章结尾处,以色列人不听摩西的拦阻,擅敢上山顶去,最终却大败而归。15章30节,耶和华吩咐,那擅敢行事的,必从民中剪除。这里的“擅敢”指向了权柄归属的问题。“擅敢”的意思就是违抗权柄,悖逆行事。所以,在律法中,敬畏权柄比具体的行事还要重要。14章结尾处的以色列人的问题主要是在于他们另立权柄,“擅敢”行事。这就是他们罪的本质。


权柄的问题一直持续到底16章。如果你还有印象,哥辖的子孙本是负责利未人工作中最神圣的部分:他们要用肩膀扛抬圣物,不能用车运输。然而正是在这“利未人中的利未人”家族里出了一位不敬畏权柄的后代。16章记载了两次权柄挑战时间,第一次来自于哥辖的后代——可拉。另一次则来自全体以色列人。这两次对峙的结构相似。每一次都是以一个标志性的物件作为结尾,来提醒以色列民他们的悖逆。第一次是坛上包的铜;第二次则是亚伦发芽的杖。


我们首先关注第一次对峙。可拉本是引人注目的领袖,其他跟随在可拉身后的则是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并且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因此,这一次对峙并不寻常,而是领导层的集体叛变。无论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嫉妒也好,抱怨也罢,这样的叛变必将带来以色列全体会众的分裂。可拉公开埋怨的原因是摩西和亚伦“擅自专权”,似乎希望为以色列百姓带来更多的民主。然而暗地里的原因则是,可拉希望拥有利未人所有的权柄,与亚伦和他的子孙不相上下。(16:10)可拉并不满足于仅仅协助祭司,而是希望成为祭司。在圣经当中,出于自私而贪恋荣耀和权柄的故事层出不穷,可拉反对摩西和亚伦;押沙龙对抗他的父亲;亚多尼亚私自称王;门徒争论谁是最大的;丢特腓想要在教会中掌权,所有的故事都在提醒并警戒我们,事实上,惟有上帝拥有最终的权柄。在教会中,最重要的事情并非地位如何,而是忠心与否。这也是福音要带给我们最重大的转变。因为耶稣基督,三一上帝的第二个位格,正是向我们活出一个降卑的生命,放弃天上的权柄,卑微至死,为要成就上帝的救赎大功。福音要颠覆万事,首先将从颠覆我们的心开始。福音破碎我们心中出于罪和自私的慾望,使我们将一切荣耀归于上帝。这个事件最终以“祭坛包裹铜片”作为结尾。这些铜片正是出自这二百五十位叛变的首领。由于他们的香炉已经分别为圣,上帝告诉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把它们收集起来,锤成片,包在祭坛外面,作为永远的纪念。


第二次对峙来自以色列民。二百五十人被地吞吃并没有为以色列民带来敬畏之心。以色列民并没有跪下来大声向神呼求,相反,可拉事件后的第二天,他们像可拉一样,开始悖逆摩西和亚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惩罚虽然是罪的后果,但很难带来真正的悔改。罪人之所以是罪人,关键问题出在他们的心背叛上帝的权柄。因此,可拉一党的悲惨结局在义人看来是可怕且令人敬畏的,在恶人看来却仍是新一轮运动的把柄和依据。恶人的本质在于为恶发声,而不是为义发声。因此百姓选择作罪恶的帮凶,反过来指责摩西和亚伦随意杀人。这第二次的对峙使我们看见,如果没有一个从高天而来的最高权柄干预人类社会,如果人类不懂得敬畏那从天而来的至高权柄,那么整个人类世界和历史就将在无尽的权柄纷争中四分五裂。这就是我们今日的世界,恶人的本能就是为恶发声。上帝的审判和刑罚很快临到,瘟疫横行,使以色列人横尸遍野,一共死了一万四千七百人。亚伦作为大祭司挺身而出,为百姓除罪。这个故事最终以“亚伦发芽的杖”结束。摩西吩咐每个支派的首领都给摩西一根杖,然后这十二根杖和亚伦的杖放在一起。十二个支派都要有,这一事实表明,每个支派都参与了叛乱。第二天,摩西把所有杖都拿出来,亚伦的杖已经发芽结实。这根杖最终作为证据和纪念,被放入约柜,作为以色列人永远的纪念和警戒。


昨天与今天的经文都向我们展现出真实悔改的重要性。在昨天的经文中,以色列人为罪的后果而忧伤,而不是为罪本身痛悔。今天的经文中,以色列人甚至没有为罪的后果而忧伤,而是将罪所带来的惩罚作为藉口,胁迫摩西和亚伦交出权柄。我们看见,罪人的心若不悔改,任何神迹性的刑罚也无济于事。真正的悔改是源自于心的,是为罪忧伤,是降服于上帝的权柄之下。


反思与祷告


1. 你如何理解教会以及教会领袖的权柄?你是否曾经因为个人的血气而攻击或挑战教会,或是在心中暗暗谋划,要挑战权柄?教会并不创造权柄,教会乃是领受权柄。最终的权柄在于上帝。因此,我们若有犯罪,乃是得罪于神。求主赦免。

2. 罪人常为罪的后果狡辩推脱。回想我们如何面对罪?又是如何承认自己的罪?我们常为罪忧伤并决心悔改,还是只是为罪的后果而忧伤?亦或是将这种忧伤转化为愤怒,去攻击那公义施行审判的上帝?有的时候,我们难以察觉自己内心中的诡诈,需要圣灵的帮助和光照。


亲爱的天父,我感谢你的恩典,因为你对我的爱是不离不弃的。主啊,我本是一个罪人,并且常常通过那被罪所玷污的心,而在自己的罪行面前狡辩,为自己开脱,亦或是推卸责任。主啊,我犯罪其实是得罪了你,因为你才是那位拥有至高权柄的主。求你帮助我,使我学习在你的权柄面前谦卑,并且存敬畏的心来活出一个敬虔的生命。求你加添我心里的力量,使我在软弱跌倒甚至犯罪的时候,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罪,并在基督里寻求赦免。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