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背景
自19世纪末以来,基督教会经历了神学上的重大变革。这场自由派(Liberalism)与基要派(Fundamentalism)的战斗从欧洲教会打起,其战火遍布北美以及中国教会。同时,两排的斗争在各地也有不同特色。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长达一个世纪的神学纷争中,无数勇敢的基督徒坚决地维护以圣经为核心的启示信仰。但同时由于这场运动的斗争性,许多基督徒轻视了基督信仰的丰厚属灵传统。这也使得整个运动在20世纪中后期深受人工化复兴运动(Revivalism)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归信(conversion)简化成一个决志祷告文。在这种属灵匮乏的环境下,许多当代福音派基督徒(neo-evangelical)在罗马天主教(特别是中世纪灵修)和东正教中找到属灵引导,进而“重回罗马”。英国神学教授麦葛福(Alister E. McGrath)在其刊登于1993年11月的《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的文章中,问道:“许多人认为天主教灵修引到更合一的神学。为什么?是因为福音派神学有什么失误吗?不。事实很简单,就是福音派运动看起来缺乏可以巩固神学的灵修。这正是致命的弱点。”麦葛福接着讲道,“因为借用他人的灵修传统,福音派变得懒惰。”因此,麦葛福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鼓励福音派基督徒要重拾自己的灵修传统,即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17世纪的英国清教徒和18世纪的传统福音派运动。同时要意识到不运用自己丰厚属灵传统的危险。
麦葛福的这篇文章反映了自20世纪中后期基督徒在西方社会掀起的福音派“溯本归源”(ressourcement)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钟马田(Martyn Lloyd-Jones,1899-1981)牧师倡导下成立的真理之旗基金会(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57)以及清教徒大会(Puritan Conference, 1959-1978)。通过真理之旗,许多绝版的、被遗忘的改教家和清教徒的属灵著作被翻印。通过邀请包括巴刻(J. I. Packer)在内的学者和牧师,清教徒大会进一步推动当代教会对福音派属灵前辈的认识。近年来,这场属灵“溯源”运动更对18世纪的传统福音运动(Classical Evangelicalism)产生兴趣。同时对“福音派”的定义也产生深入探究的意愿。包括霍肯(Michael A. G. Haykin)及司徒肯(Kenneth J. Stewart)在内的学者们拓展了柏大卫(David W. Bebbington)对福音派运动的定义(称为Bebbington’s quadrilateral)——即归纳福音派具有圣经核心、十架核心、归信核心及行动实践的四个特点,司徒肯甚至指出福音派运动即新约的传承运动。故此,司徒肯指出福音派运动并非起源于18世纪,而是从基督升天后的第一个五旬节开始,直至当代。
教会敬拜的变革
追其本质,这场属灵“溯源”运动旨在帮助当代福音派基督徒们有自我认知和归属。同时,作为一场属灵运动,其面向不只在神学方面,也展现在对福音派教会敬拜传统的探究。在一些教会还拘泥于争论某些乐器在敬拜中的正当性的时候,许多基督徒开始对当代敬拜进行反思。在反对那些神学上空洞缺乏内涵的“7句11遍”的近代短歌的同时,他们也对部分传统诗歌的曲调表示疑问。因此,他们致力于推广和改革传统诗歌,同时创作符合圣经教导、具有神学价值的新诗歌。这其中包括盖蒂夫妻(Keith and Kristyn Getty)和汤恩德(Stuart Townend)。他们创作了许多在音乐上兼具当代与传统特征,同时在歌词上具备坚实神学的诗歌。其代表作有:唯有基督(“In Christ Alone,” 2001),十架大能(“The Power of the Cross,” 2005),承担未竟的使命(“Facing a task unfinished,” 2015)等。
新一代的圣诗作者,例如博马太(Matt Boswell)和帕马太(Matt Papa)等,则擅长用简单易唱的旋律咏唱圣经神学。他们创作蕴含丰富的教义的诗歌,极大地帮助会众在唱诵中记忆并理解基督信仰的丰富内涵。这点可从“看那奥秘何等其妙”(“Come behold the wonderous mystery,”2013),“基督是锚”(“Christ the sure and steady anchor,”2015),“基督是锚”(“Christ the sure and steady anchor,”2015),“祂怜悯更多”(“His mercy is more,”2016)等诗歌中体现。马太·默克(Matt Merker)则擅长为传统诗歌及诗篇赋予全新的旋律,帮助会众重新领略属灵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属灵宝藏。他的代表作包括:“看预定的那一天”(“See the destined day arise,”2014),“主必保守我”(“He will hold me fast,”2013)等。主权恩典音乐事工(Sovereign Grace Music)是由鲍勃·古福临(Bob Kauflin)牧师所领导的音乐敬拜事工。他们创作了大量当代圣诗。在音乐上,他们的诗歌极具现代化,有张力且不失稳重,同时他们精心将丰富的神学教导融合在每首诗歌的歌词里。其代表作包括“在高天真神宝座前”(“Before the throne of God above,”1997),“我要以我救主为荣耀”(“I will glory in my redeemer,”2000),“基督,我所有”(“All I have is Christ,”2008),“仰望我们神”(“Behold our God,”2011)等。近几年来,这些音乐家们也开始联名创作新的诗歌。
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北美英语圈中,更有包括诸如福音联盟(The Gospel Coalition)、九标志事工(9Marks)及“颂赞与神学”事工(Doxology and Theology)等福音派机构推广这场敬拜的属灵“溯源”运动。故此,在包括福音联盟全国大会(TGC’s national conference)、“同为福音”大会(Together for the Gospel,T4G)、牧者大会(Pastor’s conference)以及2017年开始的“颂赞”大会(SING! Conference)中,新旧诗歌被一起传唱。同时,一代的神学家、牧者、音乐家共享一个异象,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共同探究如何将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和教会敬拜、新歌创作、家庭敬拜、乐队编排、个人灵命操练等话题结合起来。在这股越发高涨的浪潮中,一大批持守正统福音信仰的北美基督教会,他们的会众敬拜和会众手中的圣诗本正在发生变革。
在这样的教会历史背景下,我们希望传承、以及处境华这一属灵“溯源”运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会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一大批新兴城市教会涌现。在过去十年里,一场以福音为中心的城市植堂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我们深信,这是上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奇妙的作为。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教会正在加入这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中。中国教会对于敬拜的思考也随着近二十年来的不断成长,而不断走向深刻。虽然我们已经看到近代来不少华人牧者、神学家和圣乐同工们的努力,但华人教会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包括润色、重译、重谱传统诗歌;创作以圣经为根基、基督为中心的新诗歌;思考教会历史上对于崇拜与崇拜礼仪的不同实践与反思;倡导福音派神学、灵修传统与崇拜之间的关系等诸多课题,这些都是当代基督徒应该慎重思虑的。信主只是属灵成长的开始;因此每一个基督徒都需要在教会里接受以圣经为根基、以神学为围栏、以属灵传统为沃土的环境,在其中一同成长。在主日公共敬拜里,会众以一个共同体的方式歌唱赞美神,在地上成为基督身体的表彰,见证基督,并向世界宣告他们代表基督。
声合为一
在经过仔细的考虑与祷告后,我们期待藉着资源提供和信息分享,帮助中国教会对于教会敬拜有更加合乎圣经的认识,进而拓宽这股在中国的回归福音的运动。这就是这项事工的愿景,我们称之为“声合为一”。
我们将其命名为“声合为一”,因为我们明白我们在每个主日的敬拜并非以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沉浸在个人的思想和灵修中;相反,我们是作为一个身体,一个地方教会的会众,在集体敬拜中敬拜我们的上帝。在这当中有群体的层面。我们藉着集体敬拜彼此相爱,彼此鼓励。我们作为一个地方教会来敬拜上帝,以合一的声音、合一的灵魂、合一的心灵。尽管我们在数量上众多,但是我们在属灵里合一。(约翰福音17章;以弗所书4:4-6)
我们的意象
声合为一旨在通过翻译和写作,推动中国教会对于基督徒敬拜有更加合乎圣经的理解。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翻译,藉着翻译诗歌,以及与敬拜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我们希望鼓励中国教会重新思考如何其各自的处境中实践合乎圣经的敬拜。第二,我们相信中国的牧师和神学生们在教会敬拜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写作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文章,以及创作用中文唱诵的,能反应敬拜圣经神学的诗歌。
因此,“声合为一”事工的首要对象是牧者,其次是教会的音乐家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认为教会里的音乐家和敬拜主领们不重要,我们相信他们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但是我们相信更新教会敬拜的关键人物是牧者们,一间教会的敬拜深深植根于教会的神学信仰之上。因此,我们认为牧师们应该积极参与教会主日敬拜计划的设计中,而不是将“敬拜”拆分成两部分——牧师自己负责讲道部分,而后吧音乐部分委托给教会的音乐家。
未来的目标
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希望从不同方面来达成我们的愿景。首先,我们将其他事工平台(如TGC, 9Marks)一起互动,翻译文章、诗歌和书籍,并发布在事工网站中。其次,我们期待在一个大型的基督徒会议中录制会众歌唱的现场版录音,这一项目与T4G大会的现场录音项目相似。我们期待藉着这样的事工带给中国教会对于会众敬拜更深认识。第三,我们希望把一些翻译成中文的当代新诗放到一起,编辑一本新的歌本。新歌本将包含盖蒂夫妇(Gettys),主权恩典音乐事工(SG Music), 博马太(Matt Boswell), 马太·默克(Matt Merker),以及其他音乐家们的作品。
我们明白这个网站无法覆盖每一个领域的全部需要,但我们会尽我们的能力,使所有发布在“声合为一”平台网站上的内容都稳固植根于圣经,正确且值得信赖的。
我们期待一个暂时性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在中国的诗歌版权问题。我们请求你们与我们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许多事工都面临同样的局面,其他事工给予了我们一些参考,但我们希望寻求一个长久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明白我们无法依靠人的智慧和策略来实现任何事。我们仰赖上帝的至高主权和智慧,我们祷告,愿祂使用这一事工来祝福众教会。我们诚恳地邀请你与我们为教会的这一需要而祷告。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你希望了解更多信息,请不要犹豫地联系我们。你可以发邮件到:praiseasone2019@gmail.com 或访问脸书主页:声合为一 (Praise as One).
Boaz Wenhao Yang
美南浸信会神学院
2019年1月
Comentarios